上海的女儿已经85岁,她曾出演007邦女郎,轰动整个好莱坞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wxxx/10574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wxxx/10573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wxxx/10572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wxxx/10571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wxxx/10570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wxxx/10569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wxxx/10568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dszc/10567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dszc/10566.html

http://www.fengdutxt.com/dszc/10565.html

1981年秋季的一天,中央戏剧学院一间教室里坐满了教师和学生。那时,国家一级演员杜源在表演系读大三,他看见从外面“飘”进来一个女人,走上讲台——那是他第一次见女人穿牛仔裤,“很漂亮、很潇洒”。
,


当时49岁的周采芹顶着卷发,有张中国面孔,不会讲普通话,旁边站着翻译。翻译介绍说,伦敦动物园有一只豹子和周采芹同名,台下的男老师和男同学哄堂大笑。

周采芹一直留着和那只同名豹子的合影,照片摄于1965年,英国最大动物园——伦敦动物园里,她作为当红明星,戴着厚手套,怀抱刚出生不久的小豹子,园方把刚出生的中国豹命名为“采”(Tsai),取自周采芹的艺名采芹(Tsai Chin)。

多年后,2019年,周采芹个人纪录片《上海的女儿》点映现场,导演陈苗拿出一只毛绒玩具豹子,当做纪录片的周边产品。

“现在我已变成一只豹子。”陈苗镜头里,85岁的周采芹感慨。的确,她有豹子般尖利的眼神,而且她也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“个性斑点”。

作为第一代007系列电影中的亚裔女郎,周采芹在《007:雷霆谷》中扮演肖恩康纳利(SeanConnery)的香港女友。而在宣扬“黄祸论”的“傅满洲”系列电影中,周采芹曾演过五次傅满洲的女儿,这是她最愧疚的事。

而让她真正一炮而红的,是一部名为《苏丝黄的世界》的歌舞剧。1959年开始,这部剧从伦敦西区演到百老汇,周采芹的艺名“Tsai Chin”在伦敦西区威尔士剧院的灯箱广告上闪烁了两年。

《苏丝黄的世界》改编自英国作家理查德·梅森1957年所写的畅销小说。故事发生在香港湾仔,讲述发生在一位英国艺术家和中国女性苏丝黄之间的恋爱故事。周采芹饰演的苏丝黄身材小巧,睫毛黑密,身穿高开衩旗袍,在舞台上热情、迷人。

“苏丝黄”这一代名词迅速融入时尚潮流。1959年的圣诞节,旗袍成为伦敦最流行的晚装。英国女孩纷纷用黑笔把眼睛画成东方式的杏仁眼,把头发染黑,穿上改良版的高开衩旗袍。到香港旅游的西方游客还要专门到湾仔寻找苏丝黄的真面目。

不过英国《每日邮报》打出标题:“我们被苏丝黄腐化了吗”,代表评论界的态度——这部剧是垃圾。对于自己当年掀起的浪潮,周采芹早已看得透彻,她在自传里直言:“(《苏丝黄的世界》是)那个时代最后一部专为迎合西方人口味的所谓‘异国情调’的作品。”

尽管广受诟病,这部作品仍改变了周采芹的演艺生涯。她全情投入的表演还是被另眼相看。当时,尚未停刊的《每日速写报》写她是个“身高一米五的炸弹”,她自己最喜欢的评论是:“很直接,没有多愁善感,而且明快活泼”。

十年前,1949年,17岁的上海女孩周采芹被父母送到英国,作为第一个华裔学生就读英国皇家戏剧学院。毕业时,从同学到老师,没人看好她的演艺前途。当时,伦敦舞台上,没有一张华人面孔被人记住。

毕业后,周采芹做过模特、广播剧演员,在电影里跑过龙套,甚至自己缝纫灯罩卖钱。没工作时,她给制作人写了上百封自荐信,没有一封得到回复。

1959年的一个周末,周采芹突然接到来自伦敦剧院制作人唐纳德·阿尔伯利的面试邀约。百老汇的热门剧——《苏丝黄的世界》急缺一名中国女演员。周采芹试读了几行剧本就拿到合约。原来,该剧原主角临时毁约,唐纳德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找到替补,否则将失去版权。

一次鸡尾酒会上,一个女人指着周采芹对丈夫说:“她是一个多可爱的小中国娃娃!我真想把她带回家,放在壁炉台上!”后来,周采芹在自传里回应道:“哼!在中国娃娃的躯壳里是个大人,挣扎着要出来,却没人能看得见她,没人搭理她。久而久之,苦恼的声音由小渐大,变成了无声的呼号。”

但作为商业明星,周采芹的声音是甜美的。通过翻唱中国1920年代流行金曲《第二春》,“中国娃娃”又一次大火。趁着热度,周采芹请人编了一套歌舞节目,在夜总会或高档餐厅巡演五年。

在餐厅或夜总会唱歌,被周采芹视作“走在尊严的刀刃上”。为了受到尊重,她故意缓慢走上台,有人说话,就站住不动,直到餐厅里的人放下餐具、停止聊天。服务生上菜也不被她允许。周采芹说,这是“意志的较量”。一次,周采芹唱了几句,台下一个女人开始与丈夫谈论自己的西班牙假期。周采芹朝乐队给了个手势,暂停演唱,对台下的女人说:“我现在忘词了,你能不能停下来?”女人惊呆了,嘴张成O型。

演出结束后,按周采芹的规矩,自己不与任何观众接触。但女人的丈夫等在化妆间门外,礼貌地说:“我可以进来吗?”他对周采芹说:“我只是想祝贺你,结婚以后,我妻子一直絮絮叨叨,从没停过,而你终于让她闭嘴了。”

在伦敦,60年代的反叛与浪漫最终以70年代的经济危机告结。周采芹对理财一无所知,名下的四套房产全部被银行收走。而此时,远在上海的父母——京剧大师周信芳及其夫人裘丽琳在“文革”中已失联八年,周采芹怀疑母亲已经去世,但内心不肯接受。

一次自杀未遂后,周采芹被朋友送进精神科。出院后,她离开伦敦,到美国投奔亲属,做过餐厅服务员、打字员和图书管理员。在美国,没人知道她的艺名,她拥有的只是一张普通亚洲女人面孔。

为工作奔波时,在波士顿的地铁站,周采芹思考过一个严肃问题。她想,要不要像安娜卡列尼娜一样把自己扔向铁轨?旋即,另一个形象出现在她脑海——身材瘦小、白发苍苍的居里夫人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上台领奖。周采芹选择了后者,因为她喜爱掌声。此后,只要一觉得自己软弱,周采芹就去“扮演”居里夫人。

雨雪交加的日子,为了找工作,周采芹把貂皮大衣收起来,花3美元买了件五十年代的旧大衣、1.5美元买了双塑料靴子。“苏丝黄”从她的简历里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编造出的律师事务所接待员。

正是在这样的生活里,周采芹开始接触波兰戏剧家格罗托夫斯基提出的“贫困戏剧”,在实验剧院里连演三年。这份经历让她得以重新进大学攻读戏剧硕士、研究表演。

1981年,改革已起,开放正行,国内的大家急切地想知道国外戏剧动态,中央戏剧学院邀请周采芹驻校教表演,为期五个月。

她的到来是件大事,第一堂课,周采芹刚走进教室,表演系的三十一个学生一同站起来,像军队检阅般,齐声道:“周老师,早上好!”

周采芹把靴子一脱,坐在特别要求准备的地毯上,让学生照做。这是一堂公开课,教室另一边坐满了全国各地的戏剧教师和导演。周采芹告诉学生,就当那些人不存在,教室这一边的氛围渐渐轻松下来。

大三的杜源是三十一个学生里最不自信的那个。他说,自己当年连鲁迅是谁都不知道,整日焦躁不安。周采芹在头两个月让他们做游戏,学着放松身体。杜源至今记得周采芹的一句话:“一个演员如果放松了,就打开了想象的闸门”。

1993年,好莱坞第一部全亚裔主演的电影《喜福会》引起轰动。影片开场,60岁的周采芹烫着波浪卷发,身穿黑底黄花垫肩毛衣,坐在麻将桌前拉家常。

年少时,林多为了逃离童养媳的身份,从中国漂洋过海扎根美国。但成了母亲后,林多又用强势的中式家长的权威来教育女儿,直到电影后期女儿的突然爆发,才迎来互相的理解和珍视。

吴珊卓记得自己22岁在电影院看《喜福会》时,泪流满面。对她所属的亚裔美国人群体来说,林多阿姨的出场,意味着亚裔母亲形象第一次登上好莱坞大银幕。

此后,60岁的周采芹以亚裔母亲的形象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。《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季》中,她饰演吴珊卓的妈妈,犀利吐槽女儿男友颜值不够;《艺伎回忆录》里,她是艺伎所当家老板,手下管着巩俐、章子怡和杨紫琼扮演的年轻艺伎;《惊天魔盗团2》里,她是周杰伦的奶奶。

周采芹在自传里总结了戏路的转变:“我似乎在影视界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,即扮演性格坚强的成熟角色,这远远不同于过去那种亚洲人的定型角色。”

无论在周采芹纪录片导演陈苗镜头前,还是观众注目下,周采芹都喜欢做一个动作:踢腿。

2018年《喜福会》25周年活动,85岁的周采芹用英文一字一顿地说——仿佛讲台词,“I am happy I’m still alive!(我很高兴我居然还活着)”顿了几秒,她用手把右腿扳起来、朝右上方像练功一样踢了出去。

2012年到2014年,周采芹在新版红楼梦剧组拍戏。她的晚餐标配是一块牛排、一杯红酒和一根香蕉。如果剧组找不到好牛排,周采芹就自己开车去吃。周采芹解释说,只有这样才有劲儿,才有荷尔蒙,这是表演的源头。

出演贾母已经让周采芹很“有劲儿”不已,制片人李小婉记得给周采芹打电话时,对方连喊几声“what”,接着说:“朱迪·丹奇(好莱坞另一位晚年女演员)听到不是要气死了!”

周采芹是导演李少红的唯一人选。李小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没有人气场比周采芹更适合。

周采芹确实像个豹子,身材娇小,目标明确,出招准而且快,表达态度时直接,从不拖泥带水。

此前,她的英文版自传刚一面世,著名演员陈冲就买来拜读,想翻拍成电影。但在写剧本时,她找不到任何可以改编成爱情桥段的叙述,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,那整本书里没有一场伟大的爱情,在涉及个人感情时,笔锋也收敛得很克制。

对此,周采芹不置可否,对陈冲说:“的确没有你要的那个伟大的恋情,我总不能瞎编吧?”

当时,陈苗作为周采芹自传体纪录片的导演,带着团队到周采芹纽约家中补拍几段旁白。说好两小时,但时间到了后,陈苗还在不断提问。周采芹没有暂停,也不说自己累了,对着镜头连讲六小时。

六小时后,晚上11点,拍摄团队才意识到已经很晚了,赶紧收工。这时,81岁的周采芹把目光从镜头前移开,满脸怒色,开始发火。

第二天一早,陈苗买了酒带着两个朋友来到周采芹门前,想要赔礼道歉。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当时知道周采芹就在门里,但无论怎么敲门都不给开,打电话,也无人接听。陈苗担心,老太太别给气坏了,只得去找物业保安给周采芹家打电话。

门终于开了,周采芹站在门口,一脸凶相。两个朋友见势马上借口溜走了。终于,周采芹把陈苗痛骂一顿,陈苗被骂哭了,但觉得“骂得没毛病”。骂完,二人和好如初。

纪录片里有一个镜头,周采芹取出一摞剪报放在桌上,收集剪报的习惯始于19岁——开始做演员的年纪。陈苗的镜头对准泛黄的新闻标题,“当人们去诋毁演员时,会说她老了,剩下的就只有剪报了。”周采芹话锋一转,噗嗤一笑:“没错。但我至少还有剪报,你们有什么呢?”

上一篇: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