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们的父辈》:德国的二战之殇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82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81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80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79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78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77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76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75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dszc/9074.html

http://www.zhulang100.cc/qhxh/9073.html

选了英文版的这张海报,因为德国的海报上只有一个人,而这张海报将战争,纳粹和五位主角组合在了一起。“GENERATION WAR”,无论是对于德国还是苏联,二战都打光了整整一代人,那是一代人的战争。

鉴于我看剧的时候少,看电影的时候多,所以这个栏目应该是非常不定期更新。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剧和电影分开来讲,单纯觉得整整齐齐的看着顺眼。

哦,对了。最近刘玉玲的剧《致命女人》真的超级超级火。我现在只看了刘玉玲的cut,BUT,这是一个只看cut就觉得很不错的剧。豆瓣9.3,推荐各位同学闲来无事可以追一追,最近正在更新ing。(悄悄说一句:第一弹APP上有资源哦)

战争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着。如果把人类历史展开来看,就会发现和平年代是零星地穿插在战争之间的。因此,也有这样的说法:人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战争史。

我印象里看的最早的战争剧应该是《亮剑》。这部电视剧是国产战争剧里的佼佼者,直到现在依然非常火。不过那时候我年龄实在是太小了,把剧情什么的忘了个一干二净。

后来印象深刻的电影是2011年斯皮尔伯格的《战马》(那个时候抖森同学还不叫抖森,叫软妹)。不得不说,老斯拍这种片子还是老道,场面宏大,情感细腻。我一度想要一匹像乔伊一样的骏马。(P.S.电影的原著小说也很不错,值得一读。)

不是说战争片里的血腥镜头让人退却,而是战争将人性的善与恶都赤裸裸地剥离出来,曝晒在纷飞的炮火之中。看战争片,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之内经历与主角一样的心路历程,真的太心累了。

纵然战争片沉重的有时令人难以承受,但里面角色的悲欢离合,善恶交织的人性,那些曾经发生在广袤土地上的类似故事,无法不令人共情。

关于战争的影视作品从来都不是要去宣扬战争。相反,它们通过展现战争对人的摧残,展现枪林弹雨下人的善良,邪恶,脆弱,和坚强,去反思战争,去呼吁和平。

在二战战败国中,德国对于自己罪恶历史的反思是非常深刻的。1970年德国总理的华沙之跪更是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意义重大的瞬间定格。

这次要说的《我们的父辈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集(每集90分钟,充分发挥德剧短小精悍的优良传统),但直接展开了五条线索,以五个平凡的人的视角切入二战。

分离前,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,面对世界,他们有着无限可能;分离后,他们卷入了一场绝望的战争,便被雨打风吹去。再次相遇,曾经的五人,只剩下三人。

曾经轻声欢唱的酒吧,如今一地狼藉。活着的三个人虽然活着,心早已死在了那场战争之中。

开始时,他是最称职的军人,带着他的小队。在这场战争中,无论他在那一边,他都会是最合格的军人——他并不是热爱战争,他也没有那么狂热地追随希特勒。对他来说,打仗只是一种执行命令,一种为了国家的行为。Wihelm就像是泥土一样,沉着,冷静,可靠。

随着德军在进攻苏联过程中不断受挫,Wihelm的意志也随之动摇。在撤退过程中一次占领电报站无望后,Wihelm陷入了痛苦的怀疑和自我否定。曾经战场上的荣耀不能挽救现在失败的痛苦。他发现自己做的一切都没有了出发点,没有了依靠。

炮弹落在地上,炸出一个弹坑,泥土四溅,Wihelm就在旁边埋着地雷。他也像泥土一样,被重重地踩在脚底下,没有人会多看他一眼,只能在泥泞中挣扎存活。

有些意外,又在意料之中,危险系数最高的Wihelm活到了战后,而最初最抵抗战争的Friedhelm却被击毙在战场上。

作为兄弟俩中的弟弟,Friedhelm在家中并不受到父亲的待见——他更喜欢诗歌,文艺。对于这场战争,他是最先看透的:战争会把我们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。
,


开始时,他最抗拒战争,为此遭到了不少嘲笑,他甚至会故意夜间不灭烟头,引来了苏联的战机(差点被战友打个半死)。

但后来,他却最冷酷的那一个侩子手。他提议让苏联的农民趟过地雷的沼泽,毫不犹豫地开枪射杀逃跑的小男孩,面无表情地拉下绞刑架的木板。

他亲眼目睹了本来自己救下的苏联小女孩被上层军官一枪打死,也曾步入血坑里看到嗜血的苍蝇在嗡嗡作响。

Friedhelm死在德国投降的前夜。与其说他是被苏军射杀,倒不如说是自杀。他用自己的生命为那些仍对战争抱有幻想的孩子上了最后的一课。

战争在Friedhelm身上打下了重重的烙印,一个热爱诗歌,热爱生命的男孩成为了冷血的杀手。他对于现实的认识清晰的可怕,也在现实中作出了自己的选择。

她本是像小雏菊一样的白色。作为五个人中最小的女孩,Charlotte一直默默地喜欢着Wihelm。

为了所谓的“荣耀”,也是为了与心爱的人能够更近一些,Charlotte去了前线做一名战地护士。

她因为“责任”举报了一名犹太护士,却又因为良心不安,在警察来之前通知了那个护士。

在以为Wihelm已死的情况下,Charlotte用自己报答了医生破格手术救活Friedhelm的恩情。却没想到后来与Wihelm再次在医院相遇。

本来以为在德军败退,苏联反攻的情况下,Charlotte已经绝无生路,没想到当初被举报的犹太女人已经成了红军军官,放了她一条生路。

战争将她的心摧毁,枯萎。小雏菊一样生机勃勃的白色变得像纸一样惨白,失去了生命力,剩下的只有空洞。

Greta是玫红色的,甚至虚荣,骄傲。有时又会觉得她又很愚蠢,沉迷在自己出名的美梦之中。

她和Viktor是已经订了婚的情侣,是热恋中的爱人。即使Viktor是犹太人,Greta也不在乎。

她向党卫军高层出卖了自己的肉体,换取Viktor的出国证件。党卫军军官也将她捧成了一颗小小的明星。她唱歌,歌声传遍德国,于此同时她的朋友们都还在战火中挣扎求生。

Viktor为她制作的晚礼服成了两人情谊的最后见证。演员卡塔琳娜·舒特勒非常有复古的美。

Greta在前线慰问士兵,四人重新相聚(除了Viktor)。Greta高兴地告诉朋友,Viktor现在肯定都到了美国。她不知道的是,自己的男友根本都没能走出柏林,就被送上了去往集中营的火车。

因为愚蠢的骄傲,Greta被落在了阵地医院。这一次,她才近距离接触到了战争,战争从来都不在政府的宣传册上,而是在飞机的轰炸声中,担架上伤员的呻吟声中。

从前线回到柏林的Greta完全变了一个人,她看透了那些政府虚伪的宣传,对这一切充满了厌恶和悲哀。

作为犹太人,一个德国的犹太人,Viktor的命运在战争一开始就决定了。他的父亲在德国国内局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,却依然盲目相信希特勒不会迫害“德国人”。

一次无意,他撞破了Greta与党卫军军官在一起,Viktor愤然离去。但后来,他收到了Greta送来的证件。局势已经不容许他在德国多留一天。

离去之前,Viktor为女友送去自己承诺好的亲手剪裁的红色礼服,但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,只能将包裹放在床上,安静地离开。

Viktor是裁缝的儿子,本来是要继承自己家的裁缝店的,但一切都在那个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被毁了。包裹里没有多余的一句话,因为已经不需多说什么,他为Greta量身制作的鲜红色晚礼服是两人最后的羁绊。

满车厢的人——恐惧的人,麻木的人。只有一个女人在用小刀努力地挖着木板,寻找最后的希望。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,没有几个人敢跳车,最后只有Viktor和那个波兰女人跳车逃生。

Viktor随着那个波兰女人加入了波兰游击队,但波兰人也非常讨厌犹太人。为了救一列火车上的犹太人,Viktor暴露了自己犹太人的身份,因此又被迫离开。

最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在Viktor与Friedhelm相遇。Friedhelm所在的小队正在消灭游击队,曾经的挚友,在战场的两面相遇。Friedhelm击毙了自己的长官,放了Viktor生路。

那个党卫军军官在战后受到了美国人的保护,讽刺的是,曾经给Viktor发放过护照这件事竟成了那个德国军官为自己申辩的借口。

虽然影视作品改编,使得主角五人的几次碰面都过于巧合。但几个人的在不同情境下的每次见面都有着不同的感觉,战前战后的相遇,物是人非的场景。从喜悦,充满希望,一步一步滑向绝望的深渊。

只有短短270分钟,从1941年到1945年,前后的对比实在让人窒息,仿佛导演刻意扼住了观众的咽喉,让观众去体会感受时代洪流中深深的无力感。

第三集的结束,当片尾打出五个人的生卒年月的时候,忽然意识到,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作品。后来搜了一下,有个同名纪录片——《我们的父辈》,讲述的就是真实的五个人的命运,有历史学家的点评,可以看一看。

因为镜头跟随的是德国的五个人——从观众角度来看,小人物在战争中被碾碎的痛苦更能引发观众深深的同情。单就作品来说,这五个人塑造的都非常成功,五个角色代表在战争中的五类群体。

当然,不是说二战中每个德国人都是穷凶极恶的,肯定是有善良的,爱好和平的普通人。但是,如果仅仅是纳粹一支力量,又怎会掀起淹没整个欧洲的滔天巨浪。

就像是剧里一个士兵说的:直到元首上台,妈妈才有了工作。可以想到,当时的纳粹有着来自社会底层的大批支持者。这些人是真的坏么,还是愚蠢,那么他们又是否有罪呢?

影视这一点总是很微妙,一个镜头的拍摄,一个角度的选取,可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。

举个例子,如果以第一集就被Wihelm枪决的那个苏联政委(看起来还不到25岁)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,那就会带给观众完全不同的感受。

《兄弟连》是从英美的角度来讲述二战,这部《我们的父辈》是从德国的角度来展现二战。善与恶,坚强与脆弱,这一部德国人自己拍摄的二战作品给了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场战争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